24小时咨询热线

13916398939

新闻动态

News Center
您的位置: 主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立方观察|微短剧是娱乐快餐还是消费陷阱?播报文章
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0:11浏览次数:

  □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

  近年来,微短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以其短小精悍的魅力征服了众多观众的心,尤其受到时间碎片化人群的青睐。

立方观察|微短剧是娱乐快餐还是消费陷阱?播报文章

  据统计,截至2023年12月,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超10亿,其中市场规模超300亿元、日付费高达6000万元的微短剧正成为网络视频的新宠。然而,在这股娱乐快餐潮流之下,隐藏着一系列堪忧的消费陷阱,让本该轻松愉快的观剧体验变得“步步惊心”。

  首先,不得不提的是那些“坑爹”的付费模式。想象一下,当你正沉浸在剧情的高潮迭起中,突然画面一黑,弹出一个充值窗口,告诉你“只要9.9元就能继续享受视觉盛宴”。看似划算的交易背后,实则是一环接一环的消费连环套。一些年轻消费者从9.9元开始,不知不觉中竟为一部剧掏了200多元的腰包。更有甚者,老年人因不熟悉电子支付,被默认的自动续费功能“绑架”,在不经意间背上了高昂的账单,维权之路更是难于上青天。

  这种现象不禁让人发问:微短剧的初衷是为大众提供便捷的娱乐方式,为何却演变成了一场场“消费迷雾”?问题的根源在于,部分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好奇的心理,布下了一个又一个诱导付费的“甜蜜陷阱”。自动勾选的付费选项、模糊不清的使用条款、频繁变换的兑换规则,种种手段让消费者如同踏入了“无底洞”,直到“钱包空空”才恍然大悟。

  更为严重的是,这种行为已经触及法律的红线。《价格法》和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明确规定,商家必须明码标价,不得进行误导性宣传,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不容侵犯。遗憾的是,现实中这些规定似乎成了被忽视的“软条款”,让不良商家钻了空子。

  面对这一行业乱象,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显得尤为重要。国家广电总局的专项整治行动,以及对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的规范化管理,无疑给行业敲响了警钟。同时,平台方也应负起责任,不仅要加强对入驻商家的审核,还应简化退费流程,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正如专家所言,保护消费者就是保护行业的未来。

  在此基础上,行业自律同样不可或缺。头部企业应携手制定高标准的行业规范,倡导健康、透明的商业模式,拒绝短视的“割韭菜”行为。微短剧要想走得长远,必须在内容创新和商业模式上双管齐下,让观众愿意为高质量的内容付费,而不是因为一时冲动或是误操作而“被迫”消费。

  作为消费者,我们也要擦亮眼睛,提高警惕。面对诱惑性的充值广告,不妨多一分理性思考,少一分盲目冲动。一旦遭遇消费陷阱,要及时留存证据,积极维权,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。

  总而言之,微短剧不应成为消费陷阱的温床,而应是文化创新与娱乐休闲的绿洲。通过政府监管、行业自律与消费者觉醒的共同努力,相信这片“消费迷雾”终将散去,微短剧行业将迎来更加健康的春天。

  责编:任浩鹏 | 审校:张翼鹏 | 审核:李震 | 监审:万军伟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