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小时咨询热线

13916398939

新闻动态

News Center
您的位置: 主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提供堂食服务,应如何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? ——国家经济门户

发布日期:2024-06-27 11:08浏览次数:

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(记者乌梦达 吉宁)近期,预制菜成为食品行业备受关注的话题。 预制菜因其简单便捷的特点,在家庭和个人小规模用餐中受到了广泛的欢迎。采访发现,一些餐饮企业在堂食用餐时采用了预先制作的菜品,而许多消费者并不知晓这一情况。提前告知消费者是否应该使用预制食物?对于消费者是否损害了知情权,是否需要通知消费者?本文记者进行了调查。

餐馆使用预先加工的食材,消费者不清楚这一点

记者采访了解到,目前国内的预先加工食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种类,一是对原材料进行精细加工,如使用净菜,然后通过中央厨房配送;二是包括腌制产品、调味品等半成品菜式;三是加热、炖煮后即可食用的成品菜式。据了解目前各方争议的焦点主要是关于成品菜式,即在就餐时是否应该向消费者提供成品预制菜。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《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》显示,上半年消费者投诉整体呈增加趋势,其中包括堂食使用预制菜未告知等情况多次出现。

在北京市大兴区的一家粤式风味餐厅用餐时,有记者询问店家是否使用了预先做好的菜品。店家回答说他们都是“现场烹制”,但一些在餐饮业工作多年的厨师告诉记者,本来需要十几分钟才能做好的菜品不到五分钟就上桌了。在接下来的行动中,记者随意拜访了几家饭店,询问它们是否使用预先制作的食材,但店家的回答都含糊其辞。一些被采访的消费者表示,在外就餐时吃到预先制作的菜让他们感到不满意。去餐馆就是为了品尝厨师的手艺,感受他们独特的烹饪技艺,如果只是预制菜,还不如在家里买回来吃。据一名购物者表示。预制菜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。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的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,同比增长19.8%。预计中国的预制菜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,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上万亿元。据艾媒咨询的观点,预制菜行业市场具备巨大潜力,吸引更多企业进入竞争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该行业的发展正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。为什么预制菜会在堂食中出现?预制菜的发展迅速,同时也引发了争议:是否应该允许在餐厅供应预制菜?在使用预制食材制作食品时,是否应该事先告知消费者?有关在餐厅使用预制菜的问题,专业人士认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处理。在北京,一位推出预制菜的餐厅的负责人表示:“中餐非常注重现场烹饪和火候,预制菜特别是成品预制菜可能适合快餐等场合,但并不适合中式正餐。目前我们的预制菜产品只面向线上订购的个人消费者,堂食时会现场烹饪。”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的理事长邓锦宏表示,当前预制菜市场的迅猛发展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,未来预制菜的品类和样式将会越来越丰富多样。有些餐饮业内人士表示,一些餐饮企业开始使用预制菜和其他菜品出于几方面考虑:一是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;二是提高出餐效率;三是可以保证菜品质量的平衡,有效控制成本,保证经营利润;此外,也有利于连锁餐厅的菜品标准化和口味统一。然而,餐饮企业并没有对消费者的知情权给予足够的重视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情况分析指出,预制菜菜品的标识不够详细,外卖和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时未向消费者告知,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受到损害。食品专家指出:消费者在选择预制菜时应有知情权。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认为,餐厅在就餐前没有告知消费者是否使用预制菜的行为,实际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。他表示:“消费者的选择权取决于知情权,餐厅有义务告知餐饮制作方法。消费者在餐厅就餐是为了享受餐饮烹制的服务,如果餐厅没有告知使用预制菜,实际上就让消费者失去选择权,与消费初衷不符。”刘俊海教授表示,预制菜的相关信息由商家掌握,因此商家有责任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、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,以免损害消费者的权益。他指出,预制菜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,市场监管部门需要消除监管盲区,提升监管效率,并加大监管力度。此外,要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市场准入、行政监管、行政指导和行政处罚等权限,进一步完善食品行业的监督机制。邓锦宏指出,预制菜行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,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,加强行业的全流程监管。专家建议,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,市场监管机构可以利用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可视化系统等手段加强监管,或建立预制菜提前告知制度,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食品安全。

--> 交叉相对 序列递增 递减

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提供堂食服务,应如何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? ——国家经济门户


网站地图